北京新回收旧书价格表出炉了
“新的旧书回收价格已经出炉,相比于上一年达成的交易额度,新一轮的旧书市场依旧活跃,基本成交量保持稳定,许多居民将自己家中不需要的旧书投入旧书市场,以达成书籍的回收再利用。”这段话是我从某个财经节目上看来的,我不是专业的金融从事人员,自然说不清“旧书回收”这一项目为我们做出了市值多少亿的经济贡献,不过从个人角度来讲,旧书回收的价格似乎是在一直上涨的,因为楼下收废品的大姐老是抱怨,“那些收旧书的又抢了我的生意。”
我不知道北京旧书回收能为商家带来多大的利益,不过在某些方面来说,确实是对国家与个人的一种贡献。一,个体专业户通过从事旧书回收工作获得利润,并以此养家糊口;二,具有时代意义或研究价值的旧书得以被回收再利用,避免了文化损失;三,一些优秀的古籍善本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,让人类得以更全面的了解旧时代的文化。记得在小时候,就有货郎挑着担子,走街串巷的收购旧书——保管好的,有价值的,就一本一本的结账,没有价值七零八落的,便一斤一斤的过称,货郎身上的针头线脑卖光了,篮子也被旧书装满了。后来长大了,收书的货郎不见了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推着板车,捧着《三侠五义》读得仅仅有问的收书老汉。
如今时代变化,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容不下慢悠悠的板车,尘土飞扬的空气里也呆不住老汉,多年之后,他们终于退出了时间的卷轴,成了角落里的影子。我走上街,时常能看见衣着光鲜的二手书籍回收人员,他们穿着整齐划一的制服,开着平稳迅捷的小车,从出售旧书的家走进下一家,将一本本古书接到手里,放回车上。我不记得孩童时的旧书卖出了怎样的价格,可无论是看做一种文化,还是一堆牛皮纸,这些东西表达的终是我们的态度。汽车轰鸣,车辙远去,一并带走的,还有童年存留在旧书上的记忆吧。
现在全国每年出二三十万种新书,数量是够多的了,问题是重复出版过多,为了追逐热点赚钱,非少儿社也在出少儿读物,非科技社也在出养生读物,闹得专业不专,数量上去了,质量特色却下来了。他认为,还是要坚持专业出版,不同专业的出版社还是应深耕自已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种出自已特色与质量的庄稼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历史,因此旧书回收买卖市场火热,当前发展图书市场,在努力扩大新书销售的同时,也要重视旧书买卖,旧书肆有别于新书店的特殊魅力。有几**前的旧书当然好;倘若没有,几十年前、十几年前的旧书,只要有价值,也会有主顾的。如今民间藏书颇多,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年读者那样,不少人苦于手中的旧书无渠道出售,如果能像过去旧书肆那样积极经营,对有价值的旧书,一面大力收购,一面热情推销,可为整个图书市场增色添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