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书回收收购旧书网收购旧书回收二手书藏书,自古就是国家、文人、学者、收藏家的职责与雅兴。自1993年中国书店举办“北京首届稀见书刊**会”以来,经过十多年的**,现在古籍书刊的收藏,已经成为收藏系列中的一个重点。随着艺术市场的藏品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客观性及价值的增值,全国出现了一个**的收藏热。
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有人问我收藏什么样的古籍图书较有价值?收藏什么样的古籍图书可以增值?确切地讲,这是一个十分难回答的问题。收藏何种古籍图书,主要取决于收藏人的需求、兴趣、经济实力、文化修养、研究对象等诸多因素。下面就我多年工作中所经历的古籍图书**以及有关情况,列举几个例子,来说明在收藏古籍图书时,应如何确定收藏的方向与目标。
一、宋元版古籍善本
中国雕版印刷术虽起源于隋唐时期,但目前存世量较少,已很难见到。宋元时期的印刷品虽有存世,但存世量也是不多,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成为收藏家追逐的珍品。明末江苏常熟大收藏家毛晋为了收藏到宋元版古籍图书,曾在大门上贴出告示,称凡有持宋元版至者,按叶计酬。可见在三四**前,宋元版古籍图书就已经成为收藏家收藏的热点。
记得10年前古籍图书刚走上**场时,一册宋版古籍善本,其估价大约在人民币10万元左右,较好的价位可升至数十万元。例如在1998年我们**一册南宋庆元二年(公元1196年)吉安周必大精刻本《欧阳文忠公文集》,成交额为人民币36.85万元。间隔两年后,在2000年5月我们再次**同一部书的另一册时,其价位上升到64.9万元。可见宋元版古籍善本的巨大吸引力和增值潜力。但是如此高价位的藏品,大多数人只能望洋兴叹。
二、存世**的古籍善本
物以稀为贵,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,古籍图书也同样。在实际生活中,我们发现目前民间古籍图书的存世量正在逐年减少,现在如仍用“浩如烟海”四字来比喻古籍图书的存世量,似为不太确切。但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或寻找到那些存世较为**的珍贵古籍图书。
众所周知,泥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北宋时期,由布衣毕昇发明,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由于年代久远,我们至今还未发现当时的任何实物,有关资料只能见于宋人沈括(公元1031年~1095年)所著的《梦溪笔谈》一书。
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泥活字本古籍图书,就是清道光十二年冬至十三年春(公元1832年~1833年)由苏州人李瑶印的《校补金石例四种》。此书的面世时间距今仅仅172年,但是存世量较为**。1998年我们在民间征集到一部,经过**,以8.25万元成交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7年后的今年春季,我们**同一部书,其价位扶摇直上,较终以53.9万元成交。可见存世**的古籍图书不论其年代是否久远,只要本身具有特点,具有收藏的亮点,物以稀为贵的真理在它身上都能得到较充分的表现。
三、内府刊本
在此所说的“内府”,是专指皇宫而言。内府刊本,就是指皇宫内设立的专门刻书机构所刻印的图书。在我国古代刻书史上,皇宫内设立专门刻书机构较早的大概要算元朝的兴文署了,由此延续到清朝结束。元朝兴文署所刻印图书数量不多,再加之年代久远,目前存世不多,已不多见。
明朝内府刻书,是由司礼监下属的经厂来负责,所刻印图书开本阔大,字大如钱,所用纸、墨俱佳,被称之为“经厂本”,据有关资料记载大约刻印了161种图书。清朝康熙时期,朝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设立修书处,总管皇宫内刻印图书事宜。其所刻印之书不仅字体精美秀丽,而且用纸上乘,装帧讲究,世人称为“殿版”。至清朝灭亡,共刻印图书大约600种左右。由于这些书是由**所刻印,再加之有些书内还钤印着皇帝的御用图章,因此近些年来成为收藏家追逐的对象。